努力实现“五大转变”优化国有企业审计方式

发布时间:2020-05-20 10:18:10

(1) 审计内容由真实合法性向真实合法性与效率的转变

(1) 审计内容由真实合法性向真实合法性与效率的转变

国有企业审计不仅可以停留在以真实性、合法性为导向的财务审计层面,还可以着眼于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真正做到“管理+效益”。拓宽审计领域,从财务审计到管理审计、经营效益审计,再到管理求效益,挖掘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2) 会计审计向系统审计与风险审计相结合的审计模式转变

维护国有资产安全,应从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入手,检查制度的健全性和完整性。加强风险防范的前瞻性和前瞻性,分析风险点,构建必要的风险导向审计模式。揭示企业资产的潜在风险和经营管理中的重大、潜在风险,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推动建立规范有效的国有企业经营监管机制,促进企业管理者履行国有资产受托经营责任,确保国有资产安全、保值增值。

(3) 审计方法从手工审计向计算机辅助审计和信息审计的转变

牢固树立大数据思维,在充分利用Ao计算机辅助审计功能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审计技术和方法,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审计平台数据库,加大数据集中和相关性分析力度,探索现场审计业务与后台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数字化审计模式,在保证数据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加快推进国有企业审计信息化。

(4) 审计主体由**审计向**审计、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转变

充分发挥**审计在国有企业监督中的作用,整合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资源。推动国有企业完善内部审计管理制度,加强对内部审计的业务指导和监督,有效利用内部审计的力量和成果。合理利用社会审计力量和成果,完善向社会购买审计服务的相关制度,依法依规购买社会审计服务,切实提高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的综合监管水平。

(5) 审计人才由单一知识型向知识复合型的转变

审计前,要安排和配置审计人员,大力推进审计机关内部协调和力量整合,充实国企审计力量,完善国企审计结构,打破传统分工,注重审计人员能力和结构的互补优势,加强不同专业之间的工作整合。采取多种形式和有效途径加强对现有审计人员的技能培训,重点开展投融资、企业增值、法律法规、现代企业管理知识等方面的学习和培训,培养复合型人才,提高查处问题的能力和综合素质分析,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