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所得税审计的重要内容

发布时间:2020-05-16 10:18:10

企业所得税审计的改革与完善是我国理论界关注的重要理论课题。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体制的改革和不断完善,我国初步建立了以流转税为主体、所得税为辅助的税制结构。这种税制结构在转型期对我国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由于特殊的历史背景的影响,审计法律制度在立法规范、内容体系、税收征管制度、税务会计准则处理等方面存在重大缺陷,特别是随着我国加入**贸易组织和相应的财政体制的变化会计制度和准则在**所得税制度中的运用,使得我国企业所得税审计制度的改革和完善日益迫切。

企业所得税审计的改革与完善是我国理论界关注的重要理论课题。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体制的改革和不断完善,我国初步建立了以流转税为主体、所得税为辅助的税制结构。这种税制结构在转型期对我国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由于特殊的历史背景的影响,审计法律制度在立法规范、内容体系、税收征管制度、税务会计准则处理等方面存在重大缺陷,特别是随着我国加入**贸易组织和相应的财政体制的变化会计制度和准则在**所得税制度中的运用,使得我国企业所得税审计制度的改革和完善日益迫切。

1、 应纳税所得额核实确认审计

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是指企业在每一纳税期间的收入总额,扣除该项收入所产生的资金、费用、损失和其他可允许扣除的项目金额后的余额。与应纳税所得额相对应的企业所得税审计,应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

企业总收入是指纳税人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和,包括计划收入、财产转让收入、债权利息收入、租赁收入、特许权使用费收入、股息收入和其他收入。对于收入总额真实性的检查,主要决定对相关账簿、凭证进行复核,看有无遗漏、少报或错报。销售产品取得的收入,检查是否长期登记,未记入“销售产品收入”科目;未记入该科目的废品、废品、展品、样品和账外资料,检查是否作为“小金库”处理;检查是否有未入账的货物交换收入;非工业性劳务经营收入,如材料运输技能转让、固体资产租赁、包装材料租赁、运输等,是否不计入“其他业务收入”科目。

产品资本和成本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溺水和付出。产品资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燃料动力和制造成本;成本主要是指期间成本,包括管理成本、财务成本和销售成本。产品资本和成本是所得税会计的重点。

采购物资的核算是否准确;在建工程、福利部门等非生产单位领用的物资是否挤入生产资本;产生的物资损益是否长期入账;库存物资是否处置随意或变相;低值易耗品的摊销要点是否随意变更,生产资本是否人为调整;是否有迹象表明低值易耗品和包装材料的报废不会记作账外材料,而是转入“小金库”等。

检查是否有超标准缴费,施工人员和在建医务人员是否记入“生产资金”或“管理费用”科目,非生产人员福利费是否列入“生产资金”科目;是否有虚假人员,多报出勤率,多计算加班费,制作虚假的人工表、奖金补贴表,虚报假领奖金补贴等。

周期成本的检验取决于企业是否已将递延费用和应计费用用于资本调剂;是否已将应当在企业外部支付的补偿、违约金、罚款、公益救济等费用计入当期;是否超标准支付业务招待费。

产品销售资本是指产品和商品在销售过程中计算的总资本。它是衡量企业规划效果的主要关键,也是企业所得税稽查的紧张内容。对这一内容的检查,主要看企业的产成品是否入库,产品是否有资金转移的迹象;产品的盘亏数量、金额是否虚报或少报;产品的资金是否突然高或低,以及有多少人为转移;有没有未实现销售的产品,但资金是提前结转的。

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应当按照规模和领域扣除下列项目:

(1) 企业在生产计划中向金融机构借款的利息,可根据实际发生的养殖量扣除

向非金融机构行乞贷款支付利息,金额部门不得高于同类型金融机构同期贷款利率扣除。

(2) 企业向职工支付工资,按照财政等部门指定的纳税人标准扣除。

(3) 企业工会经费、职工福利费、职工教育经费

(3) 违法规划、没收财产的罚款;

(5) 自然灾害、事故损失保险赔偿部门;

(6) 优于**允许扣除的公益性和经济性救济以及非公益性和经济性救济;

此外,还有不超过5年的额外损失需要通过税务调解解决,并允许用应纳税所得额补充。

2、 企业所得税会计审计

企业所得税审计核算检查主要是对“本年度利润”、“应交所得税”、“所得税”等科目以及“所得税申报表”、“所得税专项缴纳表”等资料的检查核实,检查企业是否按规定进行会计核算,在计算缴纳所得税时是否存在偷税漏税现象。具体检查内容如下:

例如,职工团体福利措施配置、与企业生产计划活动无关的各项费用以及**税收规定禁止的其他支出等,转入“本年利润”科目借方,剔除所得税金额,是否缴纳不属于所得税的,如企业应缴纳的滞纳金、违反税法规定缴纳的各项税款的罚款等,分别记入“所得税”借方和“应纳税额-应纳税额”贷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