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4-12 10:18:10
生态文明被提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高度,环境保护对各行各业的影响正在加深。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循环经济不断发展。经过20多年的发展,循环经济仍然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
生态文明被提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高度,环境保护对各行各业的影响正在加深。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循环经济不断发展。经过20多年的发展,循环经济仍然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
9月7日至9日,由泰和智库主办、每日经济新闻战略合作承办的第二届泰和文明论坛在北京举行。论坛期间,《每日经济新闻》(以下简称NBD)记者采访了中国节能减排产业基金管理委员会执行主任周凯。
在总结我国循环经济现状时,周凯认为,如果按照百分制发展循环经济,可以得75分,超过了及格线,但没有达到优异的成绩。在制度、技术和企业约束方面,我们还需要向发达**学习。
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处于**中上水平
**统计局:资源和环境被放在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对循环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
周凯:在循环经济领域,我国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推行循环经济,然后发展清洁生产和低碳经济,现在提出生态文明建设,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循环经济的概念早起源于英国。进入中国后,中国在这一领域进行了各种学习、借鉴和创新,在循环经济领域实现了周全的提升。从发展的角度看,虽然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从观念的角度看,无论是政府、社会还是公众,都有许多共识和重大改进。
NBD:你如何评价中国循环经济的发展?
周凯:按照100分制,我国循环经济发展可以打75分,高于及格线,但并不优秀。原因是政府在发展循环经济时会考虑经济发展的现状。比如,前两年,一些地方政府需要满足就业和GDP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政府的需求是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从企业的角度来看,企业的首要目的是赚钱。在这种背景下,政府和企业都有一定的结构性惯性;从公众的角度看,教育普及和宣传并没有深入人心,只是宣传,没有“被广泛接受”。
NBD:循环经济的发展是否也带动了循环经济产业的发展?这个行业有一定的规模吗?
周凯:从**层面看,我国循环经济产业的制度保障非常健全;从企业角度看,推进了**20个省循环经济先进示范区建设,对400多家企业实施了循环经济审计考核;从工业的角度看,中国基本上是百花齐放的。但这些成果并没有完全达到我们的预期,企业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仍有改进的空间。
循环经济产业具有一定规模,我国在**循环经济发展链中处于中等水平。从产业发展链的角度看,我们的再利用、减量化、绿色生产、清洁生产等理念已经在企业中基本普及。
政府、企业和社会需要扩大循环经济发展的共识
NBD:循环经济在很多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症结是什么?
周凯:循环经济的结构分为以下几个层次:一是政府,二是企业,三是社会。从政府层面看,虽然政府的认识在不断提高,但也存在结构性矛盾;一些地方政府的执政理念、执政水平和执政方式仍有待提高。从企业的角度看,由于缺乏形成自己的科学文化循环生产理念,仍有不少企业存在偷排问题,这是进一步优化的地方;比如,如何在企业的生产绩效上奖励政府和社会;比如,在全面循环生产中,政府采取了哪些制度和措施;比如,对于发展循环产业的企业,社会采取了哪些制度和措施来照顾如何优先消费,将促进这一领域更加良性的互动。社会公众对循环经济还没有形成共识,公共消费观念还没有形成自觉意识。
总的来说,循环经济发展的症结在于结构调整过程中还存在一些惰性因素。
NBD: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我们可以向**社会学习什么?
周凯:欧美日等发达**在循环经济领域做得比我们好。首先,在制度保障方面,他们有非常健全的法律法规。为什么中国没有充分研究发达**的法律法规,主要是关系到中国目前的发展水平,我们还是一个发展中**。如果完全按照发达**的制度和法律要求,中国的***步发展就会滞后。就生产技术而言,我国工业技术水平在许多领域还比较落后。在公众意识方面,发达**从20世纪80年代初兴起,如“莱茵河运动”和“布谷鸟行动”。发达**经历了近30年的教育大众化,而我国只有10年左右的教育大众化,与发达**相比仍显不足。其次是对企业的约束和奖励,制度保障还没有完全形成。我认为这三个部分是中国应该向发达**学习的地方。
NBD:您对未来中国循环经济的发展有何期待?发展循环经济应采取哪些措施?
周凯:中国目前的信息化水平、产业规模和**发展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由于发展不足,我国东部和中部地区发展水平相对较高,西部地区仍然是欠发达地区。首先,要确保信息化、工业化、金融、科学化水平接近发达**水平。我们要依靠自主创新和自力更生,在这些领域取得进展。希望政府、企业和公众逐步扩展循环经济的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