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审计监督与国有企业质量和效益

发布时间:2020-03-25 12:18:10

作为中国市场经济的重要课题,国有企业改革一直是中国经济改革的中心环节。新常态下,国有企业的发展质量对我国经济发展优势有着重大影响。党的十八大以来,《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等纲领性文件和意见,体现了党、国务院对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视和决心。

作为中国市场经济的重要课题,国有企业改革一直是中国经济改革的中心环节。新常态下,国有企业的发展质量对我国经济发展优势有着重大影响。党的十八大以来,《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等纲领性文件和意见,体现了党、国务院对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视和决心。

企业审计是发展和改革的“护航”,是发展的回答,是改革的理念。当前,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中存在许多矛盾和问题。国有企业布局结构不合理,整体盈利能力、国有资本运营效率和回报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上述矛盾和问题的直接结果是,近年来,国有企业特别是企业的利润大幅度下降。其中重要的就是瘦身、提质、增效。2013年8月,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下发《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清理处置低效、无效资产的通知》(国资发改〔2013〕208号),要求企业完成对重大低效、无效资产的清理处置工作无效资产,建立健全资产持续优化的长效机制,形成战略清晰、主营业务突出的业务结构,使企业资产质量、数量和经营效率得到显著提高。2016年以来,国资委把处置“僵尸企业”特别是贫困企业作为企业结构调整的内容,推动企业改革发展,提高质量和效益步入快车道。

为了达到提高质量和效益的目的,解决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需要各种力量的“帮助”,审计监督在这些“力量”中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在瘦身、提高企业质量和效益的过程中,要更加重视审计工作,特别是**审计的职能。要加强对国有企业国有资产的审计监督,通过审计促进各项制度的完善,释放改革红利,为全面深化改革、提高国有企业质量效益提供有力支撑。去年以来,企业审计更加注重提高国有企业的质量和效益,也反映出审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一些企业低效、无效资产清理处置缓慢,管理水平不高。可以说,影响企业质量和效益的因素很多。它们既是宏观因素,又是微观因素。它们不仅与宏观经济环境有关,也与企业自身的管理漏洞密切相关。企业审计既要关注宏观因素,又要关注微观因素。一方面,企业审计要反映影响经济社会运行和企业健康发展的体制机制矛盾、体制障碍和重大管理漏洞,企业审计要对企业进行“麻雀解剖”,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和建议,促进企业科学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坚持国有资本保值增值,提高国有经济竞争力,放大国有资本功能。推进国有企业深化改革,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加强国有资产监管,使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深入参与国有企业改革的设计和推进,通过审计推动国有企业改革,为提高企业质量和效益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