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12-22 12:18:10
本文论述了风险导向审计的产生、特点和发展趋势,以及风险导向审计在煤炭企业中的应用。
本文论述了风险导向审计的产生、特点和发展趋势,以及风险导向审计在煤炭企业中的应用。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是指注册会计师通过判断被审计单位的风险职业,评价被审计单位的风险控制,确定剩余风险,执行附加审计程序,将剩余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应用于煤炭企业,内部审计师在充分了解和评价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基础上,对被审计单位的风险及其程度进行分析判断,将审计资源集中到高风险审计领域针对不同的风险因素和程度采取相应的审计策略,加强对高风险点的实质性检验,将部门审计剩余风险降到***水平。
一、风险导向审计的产生
随着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现代企业的经营规模越来越大,经营活动也越来越复杂和多样化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只注重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审查,可能会错误地确定关键审计领域,不利于审计质量的提高;也可能使审计风险失控因此,在弥补审计期望差距的社会因素中,风险导向审计应运而生。
二、风险导向审计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一)风险导向审计的特点
一从宏观角度把握审计风险风险导向审计中心实现了从内部控制测试到风险评估的转变风险评估的结果决定了审计人员需要关注的高风险审计领域和***审计项目、审计资源的配置、审计证据的性质和数量在风险评估过程中,风险导向审计更注重宏观因素分析,如:被审计单位的行业状况、法律环境和监管环境,以及其他外部因素、被审计单位的性质、被审计单位的目标、战略和相关操作风险。
大量的分析程序从风险评估到终审计结论,风险导向审计可以运用分析程序当分析程序比详细试验更有效地将确定水平的检验风险降低到可接受水平时,可将其用作实质性程序分析程序可用于研究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据之间的关系可以使用大量的分析过程来更好地发现已审核的列表
(二)我国风险导向审计的发展趋势
风险导向审计适应了现代市场经济的需要市场经济的高度不确定性使得人们对审计的期望不断提高,风险导向审计正是适应了公众提高审计期望的要求,将审计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以满足公众的要求。
风险导向审计符合现代审计目标多元化的要求风险导向审计将被审计单位置于一个大的经济环境中,运用三维观察理论判断影响企业经营风险的各种因素,从行业形势、监管环境、经营目标、战略规划等方面对审计的风险水平进行分析和评价业务方法、业务流程等内外部因素,并将被审计单位的业务风格考虑在内,将风险嵌入自身的风险评价中,贯穿于审计的全过程,使审计过程集中于对审计风险的评价通过审计程序将审计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
风险导向审计是对原有审计资源的重新配置通过运用审计风险模型,对审计风险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评价,从而制定相应的审计策略,将风险评估与审计程序紧密联系起来,将审计资源合理配置到高风险领域,从而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
审计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为风险导向审计的应用奠定了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的颁布、会计准则和准则的实施等,构建了我国职业审计准则体系。
5个审计人力资源的开发为风险导向审计提供了人才保障审计专业学历教育、在职审计人员培训、注册会计师和审计师考试制度等,为风险导向审计在审计行业的应用提供了人才保障和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