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11-05 07:00:00
一、无形资产评估概述
一、无形资产评估概述
根据我国《资产评估准则——无形资产》(2008),无形资产是指特定主体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在生产经营中长期发挥作用、能够带来经济效益的资源。本文指出了无形资产的特点:无实体性、垄断性、盈利性、不确定性。无形资产评估是基于特定的目的,遵循一定的标准,采用适当的方法,通过对相关因素的分析,在未来某个时间点(基准日)对无形资产的价值进行评估。
无形资产不具有实物形态,其价值随时变动。在评价时,要以基本假设为前提,保证评价结果的科学合理性。根据无形资产的特点,在当前经济环境下比较适用的基本假设是公开市场假设和继续使用假设。
在评估的前提下,在什么情况下对无形资产进行评估?在两种情况下,会发生无形资产评估业务:一是无形资产的所有者或控制者转让部分或全部无形资产产权或对外投资。在这种情况下,评估程序一般比较简单,不需要剥离无形资产的价值。其次,当企业的全部或部分产权发生变更,如破产重组、股权重组、并购等,本案的评估程序一般比较复杂。
二、无形资产评估的必要性
随着现代市场的发展,人们的维权意识越来越强。同时,由无形资产引起的侵权案件也越来越多。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一个具体而有名的评价标准来衡量和平衡人们的行为。因此,有必要建立一套公允的无形资产评估体系。
随着股份制改革、合作与兼并的不断发生,无形资产的价值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如果企业没有意识到无形资产价值的重要性,没有对无形资产进行有效的保护,那么其他企业就容易对无形资产进行侵占和使用,造成企业资产的流失,损害企业的整体价值。因此,对无形资产价值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可以使企业充分认识自身的价值,同时可以防止企业资产的流失,避免企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逐步加快,企业要想在同一行业脱颖而出,就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只注重有形资产的开发利用。重视无形资产的价值,不仅可以使企业更好地适应宏观经济环境发展的需要,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且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评价结果对企业的资产进行整合。从而促进企业更好的发展。
三、收益法在无形资产评估中的应用
无形资产评估的基本方法,包括成本法、收益法和市场法,在财政部颁布的《无形资产评估准则》中均有规定。收益法是目前评估无形资产的常用方法。收益法是用一定的折现率将无形资产产生的预期收益折算为现值,从而确定资产的价值。收益法的基本假设是转让或投资可以给所有者或控制者带来超额利润或垄断利润。
本方法适用于单项无形资产的评估。如果产生的新收益能够单独计算,则通过对无形资产使用前后收益变化的比较分析,确定无形资产产生的新收益。根据无形资产附件的特点,在大多数情况下,单独计算无形资产产生的新收益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可能采用直接估计法计算无形资产的价值。
无形资产通常需要附属于有形资产和其他无形资产才能发挥其固有的功能,因此剥离无形资产的可操作性很低。然后我们需要用间接估计法来确定无形资产的预期收益。
利用股价法确定无形资产产生的超额收益是**技术贸易中常用的方法。分享的基础一般是销售收入和销售利润。虽然从理论上讲,很难从销售收入分成率本身来判断转让价格是否合理,也很难判断销售利润分成率是否合理。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销售收入分成率比较普遍,主要是由于销售收入的客观性较强,且销售利润不易控制和核实。因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很少以销售利润作为分享的基础。当然,具体情况还需要具体分析。
所谓差异法,是将无形资产产生的综合收益与行业平均水平进行比较,然后对其盈利能力进行量化。采用平衡法时,企业无形资产的盈利能力应当高于同行业的平均盈利能力。评估程序一般为:一是对生产经营活动中使用无形资产的产品进行利润分析;二是对生产经营活动中资产占用情况的分析;三是收集行业平均资产收益率等数据。
“差分法”的基本公式如下:
无形资产带来的超额收益=营业利润-总资产?行业平均资产收益率
注:此公式用于计算无形资产的预期未来收益,也需要借助折现率将其折算为当前时点的价值,即企业无形资产的价值。
四、结论
当然,无形资产的价值无法用少数数据准确量化,其内涵已远远超出其外部含义。因此,在对无形资产进行价值评估时,还需要根据无形资产的独到性,结合实际情况,考虑相关因素,才能得到合理、准确的评估结果,使无形资产的价值在生产中得到充分发挥。企业活动。